(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集微网消息,澳大利亚东亚论坛6月6日文章,印度年初的公司丑闻波及了阿达尼集团。这一丑闻再次让印度政商关系的阴暗面成为关注焦点。
不透明的政商关系一直存在,并随着印度的经济和政治变革而发展。强烈倾向于由单独企业集团和国家决策者之间的个人关系组成的“伙伴关系”,成为印度企业界的一个持久特征。影响政策执行的能力一直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并不是说印度政府完全是少数几个商业家族的专属代理人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从未完全消失,但经济始终包含重要的非市场成分。
家族控制的集团内部普遍存在分裂倾向,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这也是印度企业的一个特点。如果说印度的政府和企业关系与海外同行有什么明显不同,那就在于政府约束私人资本的能力受到了削弱。
独立后在经济计划和将公共部门置于“经济制高点”方面的初步尝试依赖于对指定活动的公共投资,而不是私营企业的国有化。印度政府使用许可证在私营企业之间分配投资机会。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一些战略部门的国有化以及政府对境况不佳的私营公司的接管,发生在公共和私人投资崩溃以及政治动荡加剧的背景下。
尽管大部分制造业都掌握在私人手中,但在上世纪80年代,公共部门机构仍资助了基于进口自由化的私营企业投资扩张。
虽然1991年自由化之前的整个时期通常被描述为“执照许可统治”,但这对印度的大企业来说并没有造成压迫。企业破坏了任何旨在提高税收动员和减少技术依赖的努力。
1991年后,一些公共部门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活动向私营企业开放,同时一些公共企业被私有化。其中许多行业在印度经济增长和该国前所未有的企业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许多行业不可能存在竞争性市场,这意味着国家仍然作为监管机构存在,必须制定并实施行业规则。
自由化并没有消除国家支持对印度大企业的重要性,它只是增加了大企业对国家的影响力。一些社会阶层的极端边缘化就是其直接结果之一。一方面,这种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腐败和任人唯亲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它使印度政府倾向于优先采取强制性方法而不是发展性方法来控制社会动荡,21世纪第一个十年私人投资主导的增长势头减弱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