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全球第一只新兴市场基金——封闭式基金坦普尔顿新兴市场基金(EMF)的总规模还不过一亿美元,如今,该基金的规模已增长至300亿美元,布局的新兴市场也从6个扩大至近70个。而管理这只基金的正是以“新兴市场教父”著称的麦朴思(MarkMobius)。
麦朴思在美国资管巨头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Templeton)工作了30年,于2018年1月退休,并成为MobiusCapitalPartners联合创始人,如今86岁的他仍在继续自己的投研事业。早年,他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抄底了暴跌的股票,正确预测2009年的牛市,并比其他人更早地投资非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几年,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逐渐压过了全球化,地缘政治问题成为悬在投资人头上的一把剑,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推动新兴市场加速发展。始终坚定看好亚洲市场的麦朴思如何看待市场发生的变化?
5月15日,位于迪拜的麦朴思在线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目前仍继续投资中国,尤其看好医疗保健、半导体封测等行业,中国国企的治理效率也较过去不断优化,随着国内投资者越发关注“中特估”,国际投资者可能也需要重新审视这一个低估值群体。
更多资金将涌入新兴市场
就全球来看,今年美国市场的情况引发全球投资者担忧——先是银行业危机,再是美国债务上限谈判胶着,通胀方面,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5年通胀预期已攀升至12年高点,这意味着在经济放缓之际,降息门槛却被提升。
不过,麦朴思似乎对上述问题并不担心。在他看来,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发争论,两党在进行一番博弈后,最后一秒钟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此外,尽管美国中小银行仍面临压力,但他认为美国的银行危机也已经得到解决,因为政府、美联储已经及时介入以确保储户利益。“许多人开始意识到,把钱从银行取出,投入货币基金或证券账户,其实会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更好的保护,因为他们的资产与证券公司并不会绑定,而是被托管,这表明人们对股票的兴趣会越来越大,包括新兴市场股票。”
在他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新兴市场股票,包括中国市场。
高盛近期也表示更为青睐美国以外地区的股票。该机构的研究显示,目前整体亚太股市的PE为13倍,仍是合理的,并预计今年亚洲股市每股盈利增速(EPS)为2%(机构普遍预计美股EPS负增长),明年约为17%。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中中国将是今年增长最好的国家之一,预计增速将达17%,印度则为17%,印尼为6%;但在北亚地区,特别是韩国等,由于来自半导体行业的挑战,将出现显著盈利负增长,韩国股市今年EPS增速或降至-33%,但预计明年有望大幅反弹。
看好中国、印度等亚洲市场
截至今年2月的高位,MSCI中国指数从去年的低点反弹近59%,对冲基金率先涌入。
麦朴思认为很难忽视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在新兴市场指数中占比高达近30%,“至少有一半投资新兴市场的人根据指数进行投资,随着指数的大幅反弹,就必须增加投资,否则可能会跑输基准。中国复苏仍是大背景,指数的上涨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今年尤其看好医疗保健。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收入增长,大家对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我们特别关注医疗保健和与之相关的任何形式非必选开支,包括医美等。此外,随着中国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我们也看好从事封装、设计的半导体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机构近两年不断增配印度市场,并将印度称为下一个中国,这样主要因为印度巨大的人口红利(超过10亿人)、年轻的劳动力以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约为中国的50%)。
麦朴思一直以来对印度市场颇为留意,目前印度是其配置资金最多的市场之一。印度当局清楚地认识到制造业岗位在国家崛起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印度在10年前即提出“建国75周年新印度战略”和“印度制造”的国家政策。
富敦投资近期也提及,最新的地缘政治顺风或为印度带来“友岸外包”(一种日渐兴起的贸易做法,即将供应链重点部署于政治、经济上的盟国)。同时,印度政府近期发布了新的2023年外贸政策,目标是在2030年将该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从现在的7600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实现14.8%的年复合增长率。
麦朴思认为印度是一个中长期的机会。“超过10亿人口的印度对于需要大量生产力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你会看到越来越多公司迁往印度,以使其制造基地多元化。许多全球布局的中国公司也在印度建厂。”
尽管如此,麦朴思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会减少,“因为全球需求正在增加,这对两国来说可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印度现在就像10年前的中国一样,经济基数很低,因而在低基数上会实现非常高的增长率,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数年。挑战在于,印度必须增加基建支出,且加速数字化进程,目前政府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仍需要时间。”
中国国企治理效率不断提升
过去十多年,外资对中国股市的布局都聚焦在民企之中,尤其是BAT等新经济代表。然而,国企今年突然成为明星。截至今年4月底,恒生中国国有控股企业指数今年以来上涨近10%。成份股中国移动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今年已飙升超30%。中国石油的涨幅近50%,中铁集团涨超40%。
事实上,麦朴思对于中国国企的熟悉程度绝不亚于民企。“我的中国投资生涯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当时资金主要布局在中国的国企股票上,而不是投入一些还没有开始盈利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只是从金融危机后,国企业绩开始转弱,中国互联网企业又冉冉升起。”
他坦言,很多年来,外资一般都倾向于布局民企,“因为他们担心国企会受到政府的干预,且担心治理效率。不过我认为这一担忧可能会下降。过去几十年,国企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现今国企已经意识到,如果他们改善公司治理,盈利和公司运营都会改善。”
此外,随着国企股价不断提升,麦朴思认为国际投资者亦会重新评估国企的价值,“而且(估值)看起来太有吸引力了,投资者可能无法忽视这种低估值。未来那些真正有能力持续提升盈利和治理效率的国企存在机会。”
尽管市场偏好出现变化,但麦朴思并不认为民企没有投资机会。今年早些时候,阿里巴巴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各业务集团可以独立融资和上市;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反应积极。“一拆六”带来了估值逻辑变化;3月30日,京东集团公告称,拟分拆旗下京东产发、京东工业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在他看来,大型多元化集团潜在的分拆上市将产生积极影响。“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这类公司,它们可以被拆分成为不同的业务板块独立上市,这可以创造出很大的价值,我认为它会吸引一些投资者,因为评估公司单独组成部分的业务价值将变得更为容易。”
标签: